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3393
球形肺炎10例影像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1期
     作者:谢红锋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南通226002

    关键词:球形肺炎;放射摄影术;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南通医学院学报000163 [中图分类号] R814.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0-2057(2000)01-0090-01

    球形肺炎是肺部炎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为少见[1,2],其影像学表现与肺部其他球形病灶相似,鉴别有一定困难。我院1992年10月~1998年10月诊治10例,均经临床抗炎治疗、影像学动态观察证实。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52.7岁。病程2周~7周,大多在4周。临床表现:发热6例,咳嗽、咳痰7例,其中痰中带血丝4例,胸痛4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偏高者4例,血沉增快1例。痰细胞学检查10例均为阴性。均摄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和胸部CT平扫。层厚10mm,间隔10mm,6例对病变局部作5mm层厚扫描。扫描时间2.8s,均作纵隔窗和肺窗摄片观察,抗炎治疗后均经2~4次胸片复查。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病灶部位 右肺7例中上叶2例,中叶3例,下叶2例。左肺3例中上叶1例,下叶2例。除3例位于右肺中叶外,其余均位于肺野背侧。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单个病灶。直径2.5~7.5cm,CT检查病灶肺窗明显大于纵隔窗3例。

    2.2 病灶密度 显示均匀X线8例、CT 6例,显示不均匀X线2例、CT 4例。主要表现为伴有蜂窝状透亮区和支气管充气征。有2例在CT片上表现为中央密度高。周边密度低,呈晕圈样改变。

    2.3 病灶边缘 显示模糊X线5例,边缘光整5例。CT8例显示病灶边缘模糊,有长毛刺或锯齿样改变3例;病灶边缘较清楚2例,有浅分叶。CT显示2例于病灶中间区域层面示病变两例缘呈刀切样垂直于胸膜的平直边缘,呈“方形征”。病灶周围有胸膜反应3例,且与胸膜接触面宽呈广基相连,随病变的吸收而逐渐消失。病变周围及近肺门方向血管纹理增多、增粗、扭曲6例,但无僵直和受牵拉,周围无卫星灶。
, 百拇医药
    2.4 动态观察 均经抗炎治疗摄胸片复查,病灶1个月内完全吸收6例,在2个月内完全吸收2例,在2个月内基本吸收2例,残留少许纤维索条影。初次X线诊断肺癌8例,CT诊断为肺癌者6例。

    3 讨 论

    3.1 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1)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中等密度,中央密度较高,周边密度较淡,呈晕圈样改变。(2)病灶边缘多较模糊或部分模糊。(3)病灶周围及近肺门侧血管纹理增多、增粗、扭曲,呈局部充血征,但无僵直和受牵拉征象。(4)病灶邻近胸膜时,胸膜反应显著,呈较广泛的胸膜增厚及粘连,但无胸膜凹陷征。(5)抗生素治疗后动态观察,病灶在2~4周即有吸收缩小。见到上述征象考虑球形肺炎的可能。

    3.2 球形肺炎误诊及鉴别诊断 本组病例影像误诊率为70%,与蔡祖龙[3]等报道大致相仿。分析其原因:(1)>40岁病人球形病变以肺癌较多见,而球形肺炎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肺癌。(2)普通X线平片影像重叠及密度分辨率差,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细节及其与肺界面情况,故胸部平片对本病的误诊率较CT扫描高。
, 百拇医药
    鉴别诊断:(1)周围型肺癌:密度相对较高,且多均匀一致,无晕圈样改变;病灶边缘较清楚,多有短毛刺、深分叶或锯齿征,无方形征;病灶周围的胸膜改变多较局限,且有凹陷征;病灶周围,集束血管常有僵直牵拉感。(2)肺良性肿瘤:病灶边缘清晰光整,多无毛刺、分叶或锯齿征;邻近胸膜无反应性增厚;病灶周围无血管纹理增多、增粗、扭曲等表现。(3)肺结核球:病灶直径多2~3cm,少有>5cm者;病灶可有钙化或空洞;边缘清晰光整;周围常有斑点状卫星病灶。

    [参考文献]

    [1] Wagner AL,Szabunio M,Hazlett KS,et al.Radi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round pneumonia in adults[J]. AJR,1998,170∶723.

    [2] 张奎阳,施汉龙,王定成,等.26例球形肺炎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5)∶296.

    [3] 蔡祖龙,郝敬明,郭天舜,等.球形肺炎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8)∶528.

    (1999-09-02收稿), 百拇医药